“黄河水位持续下降,部分河段已无法行船......”刘芳停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窗外,知了的叫声吵得人心烦。
要不要写上民夫的怨言?
刘芳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这段删了。
朝廷既然下了决心,他一个河道官又能改变什么?
唉,当初豪情万丈,主动揽下治河的任务,确实是有一腔想令黄河安澜的热血。
预料到这事没那么容易。
可哪里能料到,会迎来一场大旱呢……
这下子,谁还相信八月黄河就要决口?
刘芳只知道,如果八月真的来洪水,而堤坝没修好,他的脑袋肯定保不住。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在呈文末尾添上一句:
“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七月底可完工!”
北方各省不雨的消息,公文传到应天,就是快马加鞭,也至少要七日。
更何况,有些地方并未那般急切的上报情况。
六月底,朱元璋便发觉,北方各地的奏报中,不雨的消息多了起来。
却也有下了小雨的情况。
那时他觉得,再等等,兴许就下雨了。
然而当时间推移,转眼到了七月上旬。
北方诸省的奏报,情况竟似乎越发的严重起来。
北五省三十五日无雨。
四十日无雨……
旱情奏报的级别已提高,八百里加急。
却也只能让他掌握更多情报,并不能降下一滴雨来。
当下的情况是,夏麦已收,百姓们不缺粮食,却缺水,种不上秋粮。
甚至,再这样严重下去,牲畜、人的用水,都要困难了……
这样子,赈灾也没什么用。
百官已得知消息,纷纷上奏提议。
工部给事中:“请依古制,行商汤祷雨之法——其一,禁屠宰七日,百官素食以感天和。其二,释轻囚、罢不急之役,示朝廷悯农之心……”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紧接着附议:
“《春秋》有载,鲁僖公六年大旱,修城郭、贬食省用,终得甘霖。臣请停修黄河堤坝,省下民力用于掘井……”
户部侍郎却冷笑打断:“掘井?《汉书》载王莽时大旱,令百姓凿井万口,死者十之三四!”
他摆出当下数据:“而今北方已掘新井二千,出水者不足三成!”
“都他娘的给咱闭嘴!”天气燥热,朱元璋老大不开心了,“有这唾沫星子,不如攒着去北边浇地!”
朱元璋思索一番,先发布诏令:
“朕膺天命,统御万方。今北地亢旱,以朕不德……”
然而他心中终究有些不服气。
咱最近,也没干啥坏事啊!
凭啥不下雨也算在他头上?
于是一笔带过,直接讲如何应对:
“着即日起,宫中减膳撤乐,百官素服理事。
免山西、陕西等五省夏秋税粮,流徙以下罪囚悉数赦免!”
至于求雨仪式。
半句没有提。
现在才旱一个多月,因赶在夏季,便显得严重。
然而,若求不下雨,老天不搭理你这天子,反倒是既显得尴尬,又劳民伤财了……
朱元璋默默祈祷着,希望上天能降下雨来,解北方的旱情。
然而。
又几日过去。
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