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形意拳习练者对三种练法众说纷纭,使练习者感到迷惑。
确实,这是练功方法的窍门所在,这也是形意拳先辈们,因受旧意识的影响,不愿多说的地方。
所以既使有的人也曾经解释过三种练法,不是说不清楚,就是避而不谈。
武坛巨擘,形意一代宗师尚云祥先生对三种练法,早就做了精辟的阐述。
谈到形意拳发劲与实战时,反复强调,你做到了“硬打硬进无遮拦”就算做到了第一步(既第一种练法)。
谈到硬打硬进,可不是靠体强、力大的蛮力,愣打猛撞。
它是按技法要求练出来的,不管对方是静,是动,不借惯性,不借他力,想打就能打,想发就能发的高超技术和功力。
欲得这些技术,就得首先把动作结构,“劲”力来源先搞清楚并做正确。
再掌握好“阴阳、做到六合,控制好生杀”才能求得周身一体,内外完整一气的整劲。
有了这个整劲再按技法要求去求得“疾用骤发”、刚实而迅猛的爆发(刚、明)劲。
掌握了这些才算有了发人和打人真正本钱。
有了这个本钱,进而再用“意”从技术的分解中,去找“缓动随发”,“沾实用力”“沾身纵力”的(柔、暗)劲。
掌握了(刚、明)劲和(柔、暗)劲,也就是掌握了(形)和(意),相合的自动化阶段。
既随心所欲阶段了,也是形意拳习练者所说的不意而发的(化)劲阶段。
以上就是形意拳三种练法,既简单又朴实的进阶阶梯。
但是如果“刚”劲没有练好,就去练“柔”劲或“化”劲,是没用的,只能是欺骗自己,弥补自己的虚荣之心罢了。
练功应该知道,刚至则柔生,柔极则自化的道理。特别是丢掉了“刚劲”这个根本的锻炼,其“柔”劲、“化”劲就是空谈。
绝不是跳过“刚”劲而练所谓的第二、三步功夫就能求得其“真意”的,也不是追求什么绝招所能求得的,更不是靠虚荣之心或自己的认知而随意改变练功进阶的。
对于这个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误人误己!
很多人对形意拳劲力之大、技术之巧,存有很大的误解。
认为练习形意拳拳械实用技法,必须是身强力壮者、敢打敢冲者才行,而体力弱小者,就很难成功!
其实不然,形意拳是以“五行”作为基本功,来练功找劲;
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来锻炼我们的肢体和内脏,它把我们全身散乱之劲以及精、气、神皆纳入丹田,而变成周身一体,内外合一的整劲。
以十二种动物即龙、虎、猴、马、鸡、鹞、鮀、鸟台(tai)、燕、鹰、熊、蛇之特技为用。
人之身体强弱犹如十二种动物的体型,其大小差异很大,却又各有自己的特技。
通过“明师”的指导,刻苦的锻炼,来唤醒出自己身体内在的精气神、劲力潜能,并与老师所教的技术相合,一定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形意拳技术之巧,劲力之震撼,绝不是单靠身体强壮和勇气所能做到的,它是技巧和功夫二者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如“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郭云深老先生,岂不知他也是一个貌不惊人的小老头。
再如大名鼎鼎周明泰老先生,也是个一小个子。
而尚云祥先生投师时,竟被单刀李存义先生拒于门外,并有“尚云祥像个小糖瓜,混身似铁能打几个钉”的评说。
而尚云祥先生确以超人的毅力和惊人的钻研求索精神,在其各位老前辈的精心指导下,弥补了自己的先天不足,最终成为武坛巨擘,一代宗师。
真功夫和假把式
牛胜先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交流的扩大,国外文化不断渗入,对现代人,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影响很大。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外国好,外国的一切都好!
武术界也和其它行业一样,出现了拳击好、泰拳好、西洋搏击好、巴西柔术好等等声音,中国传统武术不行、骗人等等言论纷纷出现。
气焰之嚣张,大有一口吞掉传统武术之势。
这些也不能全怪现在的后生们。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不让谈打,更不让教打。
故绝大多数的武术老师不会打,不会推,不会摔,只会练套路。
别说武术界个人,就是专业武术学院也如此。人家练摔跤的一上来就要摔,搞散打的一上来就先练打,而练武术的则一味练套路。
实践出真知,我们八路军有许许多多的将军、元帅,虽然没上过黄埔军官学校,但是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
相反不少上过军校的人,却只是纸上谈兵,焉有不输的道理。练武术亦然,一辈子只练不打,永远用不上。
旧时练武的人,比武切磋是经常的事。比武切磋有客气的,也有不客气的。
李玉琳师爷就常对来挑战找岔的人说:如果不打脸,不踢裆,咱们就友好切磋。
如果要打脸踢裆,那我也不留情了。
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