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拳打的是整体力,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发力也是全身整劲,没有局部用力。
先一动左手的一钻,钻前先有个身体略回缩,再展前钻,力是由这一展发出来的,不是单纯的手臂动作。
后手的劈也是腰脊一抖,加上前后手互争的力劈下的。
劈时腰臀有个向下一坐的小动作,这一坐,身体整体一沉,劈力就沉实异常,等于是用整个身体去劈。全身一致地向前进击。
劈拳向前的力全是身体前移带来的,手上只有一个向下的劈劲,加上身体的移动才表现出手的运动是一个弧形轨迹。
劈拳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
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才正确。
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
小指翻天,前手钻出的拳要力钻边由内向外螺旋,要旋到小指一侧向上,即旋到拳心不是平向上而是斜向外向上。
只有小指翻天了,才说明肘充分地坠了,里裹了,才是形意的拧裹劲儿。
肘外张是无法小指翻天的。
后手劈的时候要边劈边向内螺旋,也是不离螺旋劲。
但内旋时肘不可外张,要保持“坠”。
肘坠,首先是自身防护好,看住两肋,再者是保证发力是由腰由脊而入的三催整劲,还有是桩架不散。
练劈拳出手时不太用力,但是回收时有意将手指往里卷紧握拳。这种练法既能养精神又比较长劲力。
练劈拳时,有时在状态,就能感觉到,在落胯的瞬间,后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感觉不错。
回想起来,还有一个劲不能丢,就是后背向后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后靠,项自坚。
初学者可以刚劲为主,柔劲为辅的练习劈拳,就是平时打刚劲,有时走走柔劲,更容易掌握劈拳的撕劲和整劲。
练习者可体验一下,会有帮助。气少力多,即是刚劲,气多力少,即是柔劲。
初练劈拳只要求身体束展,两手起落画圈立园,劲力顺达舒畅,步法稳健,不求快。
切忌拙气拙力,千万别用劲,循序渐进。
劈拳初练为了练整劲,是不跟步的,但整劲有了后,就可以练跟步的,前面的练法为体、后面的练法为用。
劈拳的练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后向前,一分一分的缓缓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长功夫。
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抡斧,山民抡斧子劈柴,跟抡鞭子一样,要个脆劲。
否则斧子就只能砍进木头里,无法一下劈成两半。
劈拳的重要在于后手,拳经叫:“如同撕绵”,其劲路就是指此。
开始时一个劈拳要练上一年,不是练姿势练打法练发力。
劈拳就是练息呼吸的气。
开始练劈拳,要找个开阔地带,犹如人登上高山,视野一开,会禁不住地长呼一口气。
在开阔地带,气息容易放开。
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
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动作激发了全身,渐渐感到气息鼓荡,全身毛孔开合。
练拳的人要学会体呼吸。
体呼吸的妙处在打劈拳时可以体会到。
而且人一上了岁数,身体会亏空,就要通过练息将气补足。
气息充沛,这是习武的基础。所以形意先练劈拳。
劈拳中本就含有钻拳的姿势,练好劈拳接着练钻拳较容易,正是金生水。
而再学一个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较困难。
练劈拳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觉得身上皮肤增厚,像大象皮似的。
而且觉得手指粗得象胡萝卜,两个手心像有两个小旋涡,十根手指自发地紧紧握起,不愿意打开。
这都是错觉,因为身上的气充足了,情绪也变得活跃,忙了这个忙那个,小孩一样干什么都要兴致盎然。
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发现自己变成这样,就说明功夫已上路。
此时就不必再到开阔地去练拳。练好劈拳,自发性就会打虎形。
劈拳似斧,打的是一个俯冲劲,练习瞬间收力,收得快,发出去就更快了。
不但要劈出去,还要抓回来,因为有个回旋劲,一去不回头的拳打不了人。
劈拳收前脚和前手回抓上翻,上半步,成鸡形步,后手前移,顺于前臂后内侧,呈钻拳状。
此为蓄劲过程,然后迈悬空的那支脚,上步,前手撤回下翻,同时后手前伸下翻。
侧身,后脚垫步,呈三体式。从开始到蓄劲,速度由慢变快,注意松跨,松肩,用身体打人,手上动作不要太多。
主要是个坠劲,撞劲。
在落胯的瞬间,后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后背向后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后靠,项自坚。
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