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小说>玄幻>开局签到刑警队> 尚氏形意拳的求证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尚氏形意拳的求证之路(1 / 2)

尚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张金涛述:山东乐陵是近代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先生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与尚氏形意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第一位武术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父亲师承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先生的女儿尚芝蓉先生。

父亲早年因为身体不好而练拳,幸成健康之体。

记得刚懂事的时候,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练拳,受父亲的影响我每天早上也随父亲一起来练。

北方的冬天的天气特别的寒冷,父亲每天几乎是早上5点到7点之间在学校操场上练功,无论寒暑风雨无阻,这种精神一直到现在都激励着我。

当时我的年龄小,父亲从前面练,我就从后面比划,父亲练完五行拳,就开始练器械,父亲练得是连环剑和连环棍。

父亲练完后就可以给我纠正动作,由于年龄比较小,对形意拳并不是十分的理解,但我从小就十分的喜欢形意拳。

由于父亲的关系,我从小步入武林名门,为了以后的习拳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是因病而习武,接触形意拳已差不多到了而立之年,所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在形意拳上有所造诣。

王秀广师叔给我小时候的印象比较深刻,王师叔是乐陵城南马颊河以南比较有名的拳师,早年学习八卦掌和梅花转枪,功夫了得。

由于其个头不高,身有残疾(小时候长病,后脊椎骨弯曲),但人非常义气,江湖人称“蛤蟆侠”。

由于其住在河的南岸,人称“镇桥南”,王师叔为学艺,广拜名师,后来投到尚芝蓉先生门下学习形意拳。

我小时候他经常来我家跟我父亲交流技艺。

他功夫精湛,丹田气练得很足,他坐到椅子上,把肚皮一露任我拳打脚踢,让我拿大杆子来直接顶着他的肚子。

他一运气肚子挺的溜圆,无论我怎么使劲始终弄不动他,我当时对他十分的佩服。

他教导我说:“钱花完就没有了,但功夫到了身上始终是自己的,谁也抢不去”。

他当时为了激励我,送了一本姜荣樵先生所著的《形意母拳》给我。

他是真正走过南闯过北的人,在山东东营开饭店结识当地的“丐帮帮主”,在他身上还保留着古代侠气的风范。

可惜现在他已经去世有10多年了,他的侄子是我父亲的徒弟,每当提前当年之事都感慨颇多。

我的恩师刘俊峰先生是我父亲的师兄、尚芝蓉奶奶的女婿。

恩师继承了尚芝蓉奶奶的遗志,将尚氏形意拳发扬光大的责任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恩师不但继承了尚氏形意拳的拳械,而且对形意拳的发力有独到之处。

先生将形意拳的发劲和散手、摔跤相结合,为适应现代搏击的打法,创编了形意散手,形成了其别具风格的练功方法。

在我15岁的时候,父亲将我领到刘俊峰先生的门下,让我给先生磕头。

恩师给我上的第一趟课是三体式站桩和鹰捉,先生说只有将此练好,才算进入形意拳的大门,并亲自示范。

先生让我三体式站好,一个鹰捉将我打出3米开外,我当时就感觉恩师在我身上一碰,我就坐在地上了。

当时恩师并没有跟我说如何打的我,只是说这是形意拳独有的劲----摩裟劲,又叫翻浪劲。

我被这种神奇的劲力吸引了,当时对形意拳的理解并不是十分深刻,只是感觉劲力的神奇。

后来我将恩师用翻浪劲打我的经过跟尚芝蓉奶奶说了。

奶奶说,我师父用的是形意拳的“沾身纵力”,属于暗劲的功夫。

这种劲力是从三体式和鹰捉中找出来的,并叮嘱我好好练,以后我也会掌握这种打人的技巧。

恩师的这一下和尚芝蓉奶奶的话一直鞭策了我十几年。

在跟恩师学拳的初期,恩师说的最多的还是鹰捉。

为此我不计其他,光单单一个鹰捉我练了一年多

(入门先站3年桩,那是传说,我练一年多算了比较长的了)。

恩师教学一切从实战出发,注重拳术的实用性,每一个动作必须要做到位。

一个动作在养生中有什么样的功效,在实战中是怎样的用法,这一个动作的要领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要真正的弄明白才行,恩师将拳理都做了一一讲解。

形意拳的动作要领很多,可以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恩师常说每个人对拳理的理解不一样,要博采众长才能够有所成就,只守一派是不行的,要时刻的吸取他家的长处。

但吸取别人的长处是要在自己有一定的基础之上,最起码要有辨明真伪的能力,只有辨明真伪才能够探精诀微。

恩师的技艺和武德是我最为佩服的。

尚芝蓉奶奶是我父亲的老师,奶奶从小随父亲尚云祥练拳,直到尚老先生去世,16岁起即出山,被BJ市警察局聘为武术总教官。

奶奶是仁慈孝顺之人,解放后因其母亲尚老夫人执意要回山东乐陵老家居住,奶奶放弃了BJ优厚的待遇,跟母亲回到老家乐陵居住。

如果不是奶奶回到乐陵,我和父亲也是无法接触到尚云祥先生的形意拳,也许这就是缘分。

奶奶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对旧社会的武林规矩十分的熟悉,不是亲近的门人弟子奶奶一般不会讲。

我由于特殊的关系,奶奶对一些武林规矩对我进行了讲解,使我真正明白了国术的含义,为什么形意拳在民国期间被称为国术。

奶奶说形意拳的创立就是为技击服务的,使我明白了形意拳是杀人的拳,保命的拳、是伸张正义的拳。

可能现代人无法理解古人的寓意,古人也是讲究科学的,尚云祥先生不足一米六却能名扬武坛,在近代武术史能数的上是拔尖的人物,不能不说形意拳是一个优良的拳种。

目前尚氏形意拳中,一般传人练习最多是连环拳器械(连环刀、连环剑、连环棍、连环枪、连环春秋大刀等)。

而五行拳械(五行单练的刀、枪、剑、棍及五行合一处的刀、剑、棍等)、六合拳械掌握的人比较少,至于八式拳械、十二形的拳械掌握的人就更少了。

而有些稀有器械的演练(如铁筷子、麟角刀、六合双刀、双锤、双钩等等)掌握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这些东西都是尚云祥先生毕生精力所融会贯通的,都是在血与火的年代历练而的来。

在尚芝蓉奶奶一辈中她是是掌握形意拳拳械最多的一位,在和奶奶相处的这些年中,我基本上从奶奶的手里将这些东西继承了下来。

奶奶说,器械是手臂的延伸,只有将拳练好了,器械才能够有魂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但每一种器械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器械的练习又有助于拳术的技术提升,拳和器械在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提高。

奶奶传授的内功练习方法也是别具特色,有站功、坐功、卧功、行功,这些东西使我体会到到拳经中“行止坐卧、饮食茶水之间”皆可练功。

奶奶所教所练得东西和拳经中所说竟然全都能对的起来。

当时在跟奶奶学艺期间对这些东西的掌握还不是十分的理解,但经过十几年之后锻炼之后,才感觉奶奶所传所授的技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尚芝蓉奶奶现在已经去世8年了,但其音容笑貌还时时的浮现在眼前,每当闭上眼睛奶奶当年教我练功的场景就浮现到我的眼前。

她是我武学生涯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个人,没有她人家的精心教导,也不会有我现在所掌握的技艺。

李兴伟师伯是济南人,他是尚芝蓉奶奶的师兄韩伯言先生的门生,韩伯言先生去世后,遂拜在尚芝蓉奶奶门下。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父亲带我来济南看病期间,吃住都在李师伯家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