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白对于陈瑜,大体还是满意的。
十六岁就考中秀才,确实天资聪颖。
但是从国子监退学,难免显得莽撞。
不过这孩子,心性倒是坚定,做事也算是有章法。
更是有自食其力的举动。
一身傲骨,却也可以低下头来。
就是年纪太轻了,再加以磨练,以后也是一个人才。
陆知白微微一笑,从袖袋中取出一张纸,打开。
“科学院虽不拘一格,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陈瑜一怔,随即肃然:“请先生考校。”
陆知白挑眉说:“真是巧了,昨天我刚给科举班出了一张行测卷子~”
叶长春吩咐一旁的伙计:“拿文房四宝来。”
陈瑜既紧张又期待的望着陆知白。
陆知白笑了:“行测、经义、时务策。”
行测含常识、言语、数量、逻辑等。
等到纸来了,他亲自写下其他两科的题目。
经义: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今朝廷重农抑商,而苏州、松江等地棉纺兴盛,商贾云集。试论本末之辨与洪武朝国策之关联。五百字以上。
时务策:
“北方大旱后大涝,若朝廷欲赈灾,当以工代赈,抑或直接放粮?详述利弊。”
陈瑜心跳加速,但并未慌乱。
他曾在国子监受过严格训练,这些题目虽难,却并非无从下手。
他提笔蘸墨,略一沉吟,便开始作答。
陆知白起身,理了理袖子:
“你自个儿写吧,写完了,下午送到科学院去,找一个姓王的教习……”
几人连忙起身送他。
待陆知白离去,医馆里头,几个伙计都过来恭喜陈瑜,满脸羡慕之色。
就算陈瑜是国子监退学生,这地位,也是他们可望不可即的。
叶长春抬手轰人:“都一边去,安静些,让瑜哥儿答题。”
陈瑜感激的望他一眼,点点头,苦思冥想起来。
叶长春笑眯眯的。
他对于病人是一视同仁。
但交友的话……
陈瑜的性子倒还算合他的胃口,又前途无量。
而陈瑜屁股上的伤,也快好了,却不愿意离开回春堂。
一是因为可以在这里蹲陆知白。
二来……
也是察觉到了叶长春对自己的看重,有心结交。
这可是神医啊!
而且平时来来往往的,也有各种各样的郎中。
陈瑜想着,就算蹲不到广智侯,那也能跟名医交上朋友,不亏。
……
……
开封府。
雨天过去了。
这段时间,大多是阴天。
黄河的水位也比较稳定,防汛任务不再如之前一般急难险重。
民间已经开始给陆知白立生祠了!
没错,就在城东的龙王庙旁边,还有各处地方……不知何时多了一座座小河神庙。
里头供的不是龙王,不是河神,而是泥塑的“广智侯神像”。
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