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落日余晖逐渐洒满大地,江以杭眯起眼睛,让金色的光线自然地钻进眸中,稍稍舒缓了一下在场馆遮蔽环境里待了一下午的酸涩。
学校里共享单车很多,他扫了一辆,很快骑上车往已经摸索出地块模样的方向骑去。
Seven便利店的亮光在逐渐暗下去的天光里极为显眼,江以杭从单车座上□□一条腿,随后行云流水般跨下车。
“叮铃”一声响,单车自动锁上,他扫视一眼车身,回身就走进了便利店。
他越过排列整齐的货架,径自走到收银台前。
“林姐,我来交班。”
Seven便利店的位置是在教学区和生活区的交界处,很快就要到傍晚研究生从教学区走回来的时段,也即将迎来一波人潮。
江以杭熟练地站在收银台后给络绎不绝的顾客买单,柜台后没有凳子,他从七点站到将近晚上十一点,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位顾客。
门外已然是人影寥落。
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天,掌握了假期每日人流量的规律,知道这个点之后基本上不会有人来了。
终于得空从收银台后出去,他把货架上过期的海报撕掉,又替换上次日要贴的新的。忙完之后他走回收银台后靠着柜面拿出手机,准备把最后一段上班时间消磨掉。
手机屏幕亮着,江以杭漫无目的地浏览了一下,突然想起了什么,点进微信,打开了一个文件。
里面是S大排球队详细的成员信息表。秦远整理好之后在下午发给了他,这还是江以杭回复过“收到”之后第一次打开那个word文档。
手机屏幕小,看起来眼睛并不舒适,尤其是他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当真要细细阅读。但江以杭没有在意,扫了一眼右上角的时间,准备利用好自己待在便利店无所事事的最后半个小时。
这份成员信息表十分详细,里面甚至包括所有队员自从入队以来打过什么位置、擅长什么位置、曾经参加过哪些重要比赛。
同时也称得上简略,因为人数少。
排球正式比赛时一次上场6个人,加上替补,正规队伍一般都需要队内有14人,而他们是非职业的大学选手,在上一赛季,让S大顺利夺冠的排球队也有11名队员。
队员再多,每次比赛上场的也只有6个。
但队员人数多意味着队伍很大概率有更厚实的板凳深度。之前的S大正是如此,所有的替补都可以立刻代替场上首发队员打球,因此能够同时变换相当于好几个实力相当、进攻风格迥然不同的队伍,让对手眼花缭乱,完全抓不住套路,最后一败涂地。
这是S大的优势,但恰逢老队员扎堆离队,无形之中,随着秦远整理来的队员信息表页数少了好几页,这个优势也随之消失。
江以杭看着看着,禁不住蹙了眉。
应知槿,身高190,现役队长,司职接应。
目光划过第一个名字,江以杭停留了许久,应知槿决赛时在赛场上的模样再次浮现眼前,和记忆中某些动作渐次重合,又逐渐分开彼此之间的样子。
辉煌的剪影在心头一一涌现,然后被他冷冰冰压下去。
应知槿是目前最得力的球员。
江以杭往后看下去,越看眉头拧得越紧,最后收起手机闭上眼睛放松,脑海中已经开始迅速生成下一步的训练提升计划。
耳边仿佛有一阵不同寻常的风声,江以杭没睁眼睛,几秒种后,周遭恢复了夜班无人的宁静。
.
应知槿骑车回宿舍之前,路过了那家Seven便利店。
他们结束饭局已经在九点多,吃完之后觉得油水太多,应知槿没回宿舍,在校园里独自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才扫了辆单车准备回宿舍。
这家便利店其实他经常光顾,一眼瞥见之后,突然想进去买点什么做明天的早餐。
目光错落间,他瞥见一个人的侧影,瞬间愣在了门外,一条腿刚刚跨下单车,动作顿时开始踌躇。
那是江以杭。
虽然真的见面只有区区几次,但江以杭的侧脸十分鲜明,而且出于其他更多的原因……他绝不会认错。
脑海里今天的事情串成一长串,到这里才突然连在一起——应知槿恍然大悟,一下子全明白了。
原来江以杭说哦晚上有事不和大家一起吃饭,是因为要来便利店上班。
更多的想法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入,他脚步迟疑,最终还是转身,骑车回转到自己宿舍楼的方向。
自江以杭明确表示不希望应知槿打听他曾在Z大球队的往事,应知槿面对江以杭时就本能地多了一份小心。
他好像不太喜欢别人越过底线的探询,而这种感觉对应知槿来说很陌生。
应知槿做队长之前已经在S大排球队待了将近两年,球队里的男生多,打打闹闹都能迅速亲密起来,江以杭这种清冽性子他还是第一次见。
也是第一次从队友身上体会到这种界限分明的疏离感。
单车稳稳当当从林荫道里穿过,在夜间静谧的校园里留下一道转瞬即逝的痕迹,地面上被碾压过的落叶发出“沙拉拉”的响声,但是很快回归之前的形状,在暗夜里随风飘动。
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