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变
当皇帝温热的血溅在肃王的脸上时,刚刚弑君的肃王冷静了些许,他不惶恐也不后悔,只是提着剑站在皇帝的尸体前想了一会儿,然后将皇帝的尸体藏好,并出门将守夜的宫女太监一一处理掉。
皇宫御林军的调动权早就掌握在了丞相手中,自从和丞相达成了合作,肃王便“得到”一部分御林军的指挥权,他擦干净脸上和手上的血后,找自己的人调来这部分御林军将皇帝的寝宫团团围住,将消息死死的封在了皇宫中。
处理好这一切后,他找到了老太监,如果不是这老东西撺掇,或许皇帝也没这个胆子来和他抢女人。
还在做自己富贵大梦的老太监就这么被拖了出来,本来他还在叫嚣着,可是看到皇帝的尸体后,他也一下子吓得腿软跌坐在地。
和杀神一样的肃王冷冷的看着他,并没有想给他活路的意思。
自己最大的靠山倒了,老太监是个是识时务的人,当场就要拜新皇,然而就算老太监将文帝留下来的宝库拱手奉上,肃王也没手软,他直接命人将他千刀万剐,至于文帝的宝库,等他成了皇帝,掘地三尺也能将宝库找出来!
贵妃娘娘受了惊,临盆早产,在半夜的时候生下一子,肃王直接掐死了那个孩子,让稳婆对贵妃说那孩子生下来就是个死胎。
有幕僚连夜赶进皇宫,问肃王是否要将这件事情告诉丞相,事发突然,计划比原先提前了不少日子,既然要谋反了,那是不是应该先和丞相通个气
幕僚比较谨慎,他一直看不透丞相,总觉得对方答应与肃王合作的背后应该有别的心思,他担心肃王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肃王捏紧了手中的刀,断然拒绝。
“今日事发突然,小皇帝措手不及,我亦然,丞相又哪能未卜先知,等明日早朝,大臣进宫之后封锁宫门,再命人将他们的家眷抓起来,成败在此一举!”肃王心中有了个大胆的计划。
一道肃王密令传出都城,埋伏在近处的军队立刻动了起来,在夜色的遮掩下悄悄埋伏在都城外,然后又斥候潜入了京都的防备军中,悄悄在他们和马匹的伙食中下点东西。
肃王守着小皇帝的尸体一夜未眠,丞相给他留了不小的心理阴影,他相信只要孟从筠那里不出差错,自己就不会失败。
直到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皇帝的寝殿,肃王在血泊中擡起了头,幕僚跨过他身边的尸体来到他身边点了点头。
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了,丞相那里也无任何异动,肃王站了起来,简单洗去身上的血腥换了身衣物。
他的人已经接替了那些听命于丞相的御林军,那些武林高手也连夜来了皇宫,此次他必要留下丞相的首级!
富贵险中求,肃王知道自己杀了皇帝后就没有退路了,他不可能真和孟从筠平分天下。
早朝的时候,群臣如往常一样来到朝堂,眼尖的人发现宫女太监似乎换了一批,到点皇帝也没出现,处处都透露着诡异的氛围。
随着时间流逝,大臣们渐渐有些站不住了,他们有人来到孟从筠身边,询问丞相是否要找内侍去找一下陛下。
孟从筠看着龙椅,梁太祖夺了昭国天下之后没有迁都,这把龙椅还是昭太祖当年打造的,坐在这张龙椅上,梁太祖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子孙会被他屠杀的昭国宗室的冤魂诅咒子孙相残,也是报应。
丞相大人摩挲着手中佛珠,她一直在佛前祷告也是希望这种孽债能远离她的殿下。
“不用了。”孟从筠话音刚落,正殿大门忽然冲进来一群官兵,随后大门被重重的关上。
大臣们瞬间惊慌失措,有人想质问领头的那个官兵,结果被对方当场斩掉了脑袋,血溅一地。
大殿中安静如鸡,什么嘈杂的声音都消失了。
在这种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声的环境里,一个人的脚步声就显得格外明显。
穿着孝服的肃王面色凝重的走到大殿,随后向众大臣宣布皇帝遇刺驾崩,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自己。
皇帝年纪不大还没来得及留下子嗣,最近宗亲里就和肃王走的最近,出了意外将皇位传给他也属正常,然而肃王有犯上作乱的前科,谁知道皇帝是怎么死的
但是地上的血完没有还全失温,一般朝臣还真不敢开口反驳。
“刺客已经被抓,昨夜在本王的拷问下交代了幕后之人。”肃王环视了一圈,随后阴鸷的目光落在孟从筠的身上。
“丞相,你有什么要狡辩的吗”
丞相
“肃王殿下!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如果丞相大人有谋逆之举,那她现在早就起兵了,哪里还会待在这里受你诬陷倒不如说陛下出事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在,偏偏又将皇位传给了你,肃王殿下,你曾经的谋逆罪名虽被陛下赦免,可是我等都还记得!”
“丞相大人祖孙辅佐了梁国三代君王,忠心可鉴,倒是你的嫌疑更大些,肃王殿下不如想办法先自证清白!”丞相一脉的朝臣立刻跳出来怒斥肃王。
旁边拿着刀的侍卫皱了皱眉,随后就要举刀处理掉这个敢对肃王大不敬的朝臣。
孟从筠忽然开口道:“臣并未做过谋杀陛下之事,那刺客现在何处”
“刺客已经畏罪自尽。”肃王挥了挥手,让那个拿刀的手下退了回去。
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