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69章真真假假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见,在这位温娘子曲罢行礼的时候,陛下拍了自己的手掌,持续的时间很长。
他表情沉醉,良久才夸赞道:“妙啊,朕都不知道,还藏着这样一位天才的琴师。”
皇后恭维地说:“大雍人才济济,是陛下教化有方。”
珠玉在前,很多人依旧沉浸在温素音的琴音中,下一位出场的琴师没有引起任何水花。
所有人都觉得,最后入选终场大比的大概就是这两位姑娘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一定会引起轰动的。
到给票环节了,一排沉稳的侍女捧着托盘来到各位贵人面前,每个托盘上面都铺着一张质地上好的棉纸,上面按出场顺序写着七位琴师的名字,旁边有笔墨,只需要拿笔把选出的两位琴师名字圈起来就可以。
赵明恒没有思考,抓起笔直接圈了温素音的名字,然后他圈了最后一位琴师的名字,焉百里第一步跟他一样,第二个则纠结了好久,不能选陶漪妃,那是温素音的劲敌,剩下五个他有些拿不了主意,最后决定秉承尊老爱幼圈第一个年纪最大的那位。
皇帝御笔圈的是陶漪妃和温素音。
结果很快便统计出来了,温素音最多,陶漪妃其次,第三位是之前皇帝提到过的那个卫琴师。
皇帝看起来对此颇为满意,这个结果很合他的心思,在他主持的云音大比上,前所未有的两个顶尖女琴师对决,如此具有故事和传奇性,一定会被后人津津乐道。
“便选她们二人——”
这时,临安公主突然开口了,“陛下,我有一言想说。”
赵明恒眼中精光闪过,不动声色看过去,皇帝则宽容地问:“姑姑想说什么?”对宗亲长辈,皇帝在外人面前一向留着几分尊重。
“陛下也知道,我一向对音律很感兴趣,养了不少乐人,最近听了一些传闻,本不想在陛氏不能选。”临安公主悠悠一笑,“万一她侥幸得了头名,那可真是羞辱,让人笑话我大雍无人了。”
皇帝的脸色沉了下来,“有什么缘由?”
赵昕上前一步插话道:“陛下,公主殿下所说大概是一些旧时的市井传闻,臣也听过,但臣可作保,臣的师妹无论是琴技还是人品,都无可挑剔,是一些嫉妒小人在私底下造了许多口舌是非。”
“赵大人,你可不能因为这姑娘是你师妹长得又不错就对她偏心,诚心欺瞒陛下。”临安公主说,“你跟温家父女交往甚深,难道要说不知道温如松剽窃诬告的那桩丑事?”
皇帝问:“这是在说什么?”
临安公主转向皇帝,“陛下可还记得我曾经令人献上的那支《春满城》?”
“记得。”那是一支极其上佳的曲子,在宫宴上一经亮相便风靡开来,也是这些年来他最喜欢的一支,初得到时几乎天天都要让琴师为自己表演。
“温素音的父亲温如松,曾经是陶大家的弟子,他为了参加云音大比,想寻一支上佳的新曲,恰好他师弟陶鸣凤做了这支《春满城》,他心生邪念,想要偷偷剽窃据为己有,被发现后还倒打一耙说是陶鸣凤偷他的,但他没想到陶鸣凤早就为我弹奏过了,他诬告不成恼羞成怒,上门闹事把陶鸣凤手弄折了。”
“陛下,贤皇后在开创云音大比的时候就说过,云音大比挑选的是德才兼备的乐师,宵小之辈沽名钓誉之徒,即便琴技再高超,也不过是对琴道的侮辱。”她眼神不屑,“温如松如此卑劣行径,乐坛众人皆知,温素音是他的女儿,耳濡目染定然也是心术不正之辈,若这样的人成了大众琴坛魁首,还不知百姓们会如何议论,连陛下的清誉都会被牵连。”
皇帝的目光变得犹疑起来,他喜欢温素音的琴不错,但如果她身后会有这么多麻烦,他不会选择她。
赵昕感受到了皇帝情绪的变化,他心中暗自着急,“陛下,当年那件事另有隐情,并非公主殿下所言。”
正说着话,旁边响起一道矜贵又带着些看热闹般慵懒的声音,一直沉默的雍王殿下冷不丁开口说话了,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姑母,陶鸣凤一直是您府上座上宾,您如此欣赏他,莫非他便是下一位姑父?”
临安公主涨红了脸,怒气冲冲道:“你胡言乱语什么!我只是欣赏他的才华!”
这个侄子从小跟她关系就一般,临安公主觉得赵明恒这是冲着她来的,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人也这么想。
是驸马得罪他了?还是公主那两个儿子在朝堂上跟他不对付?
“哦。”赵明恒无所谓地应了一声,他扭头看向主座上的皇帝,“陛下,为什么不直接把人叫上来问一问呢?我以为这很简单。”
皇帝干巴巴地说:“皇弟说的有理,把温素音带过来。”
他拼命想从自己这个弟弟的脸上看出些猫腻,他为什么会插手,是为了跟临安公主作对?还是为了让自己犯下他期待的错误?
事实上,赵明恒什么都没想,他只是单纯利用他的权势给温素音一个当众陈情的机会而已,他相信她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向皇帝陈情,表现得惹人同情一些,他会在旁边推波助澜。
虽然因为没有证据,肯定没有办法完全推翻当年那件事的影响,还会有人在心底怀疑温如松的清白,但可以将这件事对她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温素音被带上前来了,她觉察出一丝不同寻常,赵昕脸上的关切担忧也一眼就能看到。
当小说